東京中央拍賣|因緣殊勝 盛世重光
2020-05-30 | 東京
古代經書
佛經的抄寫,淵源甚早。從漢代佛教傳入中國,開始了有系統的大規模譯經活動,這段從漢魏兩晉、跨越南北朝到隋唐的期間,正是中國圖書發展史上「寫本時期」,其間佛經的流傳最主要便是仰賴抄寫。
宋、元時期,更是寫經的重要時期,從現存大量金粟山藏經和元代寫經,可知大多數經卷通過宮廷入藏及寺廟得以傳世保存。
本次古代經書專場中,有元代寫經一卷、明代經書兩冊,可謂元、明寫經體中的傳世佳品。
宋、元時期,更是寫經的重要時期,從現存大量金粟山藏經和元代寫經,可知大多數經卷通過宮廷入藏及寺廟得以傳世保存。
本次古代經書專場中,有元代寫經一卷、明代經書兩冊,可謂元、明寫經體中的傳世佳品。
Lot 277
至元十二(1275)年 高麗國莊穆王后發願寫經 『妙法蓮華經』
紙本 手卷
畫:15×36.5cm 約0.5平尺
字:17×948cm 約14.5平尺
JPY: 3,000,000-3,500,000
RMB: 195,000-227,500
畫:15×36.5cm 約0.5平尺
字:17×948cm 約14.5平尺
JPY: 3,000,000-3,500,000
RMB: 195,000-227,500
本經為卷七,單卷均首尾齊全,歷時近800年,天佑瑰寶,佛護皇族,護其體膚,品相如初,單卷長約10米,煌煌巨制,蔚為大觀。
卷末款「元至元十二年九月吉日敬寫法華經一部願高麗國莊穆王后臨月平安」。莊穆王后即元朝齊國大長公主。姓孛兒只斤氏,名忽都魯揭裡迷失,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嫁入高麗,為忠烈王的王后,是高麗為避內憂外患,聯姻外交的首位下嫁高麗的元朝皇族,揭開了為時近百年的元朝與高麗王室聯姻的序幕。
卷末款「元至元十二年九月吉日敬寫法華經一部願高麗國莊穆王后臨月平安」。莊穆王后即元朝齊國大長公主。姓孛兒只斤氏,名忽都魯揭裡迷失,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嫁入高麗,為忠烈王的王后,是高麗為避內憂外患,聯姻外交的首位下嫁高麗的元朝皇族,揭開了為時近百年的元朝與高麗王室聯姻的序幕。
此經為元至元十二年九月發願所寫,此時莊穆王后懷胎足月,臨盆待產,此經即為祈願莊穆王后待產平安。月底即元至元十二年九月三十日生子王璋,即後來的忠宣王。發願得願,佛祖慈悲。
該經各卷首存佛祖講演圖,金紋勾邊,墨筆精繪,衣紋以漩渦形線條走筆,人物造像各異,細節處理得當,法相莊嚴。此時為元代開朝後數年,風格受前朝金代所影響,人物造型風格有金時風貌。風格技巧為元早期代表且罕見之作,繪畫技巧也可謂為同時期之翹楚白眉之筆。據『高麗史高宗世家 』記載,齊國大長公主入高麗後,舉國為之重,其夫忠烈王因其特殊身份,任由其辱駡棒打,地位已然在王之上。
本經卷為莊穆王后臨月待產發願,為當時高麗皇族最頂級級別,縱觀全貌,豎格紋莊嚴嚴謹,裝幀素雅而不失皇家貴重,行文流暢,書寫精妙,且觀其字體,秀美纖細,與同時期高麗皇家寫經對比,陰柔古美異常。又應為女子生產發願而書,因其發願初心,若為男性書寫則與綱常倫理相背,又為皇家所書,細節之處必定考慮得當,結合字體和發願意向推論,
本卷經書極有可能是當時名冠全國的女性經手所書,其罕見程度,不言而喻。此經得以流轉至今,高山仰止之言已難表其尊貴之品。珍寶得現,佛陀之心,南無阿彌陀佛。
本卷經書極有可能是當時名冠全國的女性經手所書,其罕見程度,不言而喻。此經得以流轉至今,高山仰止之言已難表其尊貴之品。珍寶得現,佛陀之心,南無阿彌陀佛。
Lot 276
無極圓舟書『廬舍那佛說梵網經卷』二卷
紺紙金泥 冊頁
30×1029cm 約27.8平尺×2
JPY: 500,000-800,000
RMB: 32,500-52,000
30×1029cm 約27.8平尺×2
JPY: 500,000-800,000
RMB: 32,500-52,000
《廬舍那佛說梵網經卷》上、下兩冊,附日本原裝木盒,該冊乃明末清初僧無極圓舟尼紺紙金泥書,冊尾有清初慧林性機題跋。盒外墨書題簽:梵網經二卷無極圓舟尼書寫,紺紙金泥一帙,有黃檗慧林禪師跋偈。盒內簽書:紺紙金泥書梵網經二卷,是無極圓舟尼所書,寫有黃檗慧林禪師跋文也,攝州灘魚崎村山路久治珍藏焉,山路翁奉納之洛水神光精舍。時明治四十年丁未冬日也,前硰門主神光院,中興比丘智滿記時年七十有三。
《梵網經》大乘佛教傳出的經典,收於大正藏律部,從古漢語轉譯至西藏而有藏譯本。其下卷又稱之為《梵網菩薩戒經》(梵語:Brahmajāla Bodhisattva śīla Sūtra)、《菩薩波羅提木叉經》、《菩薩心地戒本》,為漢傳佛教菩薩戒所據法本之一。此經被視為漢傳大乘律之第一經典,頗為中國、日本佛教界所重視。學界一般認為惠能之「無相戒」屬於《梵網經》系統。天台大師智顗,依法華開顯之精神,採用梵網經中三聚淨戒,主張「圓頓戒」。日本天台宗開祖最澄承其意,並加以擴充,公開舉行圓頓戒授與式。
本冊紺紙金泥,指用金泥書寫經文或繪佛菩薩等像於紺紙上。紺紙為青而含赤色之紙。以金泥書寫經文、繪製佛像之作法,起源不詳,然依佛祖統紀卷三十七,梁朝中大通三年(531)、五年及中大同元年(546)等條,皆有金字經,故可知以金泥寫經之時代頗早,而當時所用之紙雖不詳,然或依金字之對照而選配顏色。此法乃為表現莊嚴華麗,故非應用於一般之寫經,而多用於為祈願而寫經(願經)之類,該冊即為祈願而書寫的願經。
本冊尾有明末清初代慧林性機題跋,全文如下:時延寶七年,歲在己未臘月初十日,大明國嗣祖沙門慧林機合十拜題於佛日方丈。延寶七年即日本紀年1679年。慧林性機(1609~1681)明末清初僧。屬日本黃檗宗。福建福清人,俗姓鄭。字慧林。幼研習儒學,利智雄才;然視功名如浮雲,心慕佛法。明清之際,年四十,從祇園寺卉公出家。順治六年(1649),登黃檗山參謁隱元隆琦,受拔擢而任記室之職。十一年,隨隱元東渡日本,歷任東明寺、聖壽寺、普門寺等之記室、綱維等職。寬文年間(1661~1673),住持佛日寺。延寶八年(1680),住持萬福寺,為第三世。
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字字珠璣的文字般若,是增長智慧,淨化心靈的重要泉源,書法可以怡情養性,抄經可以端正身心,兩者結合是中國佛教的創舉,也是中國固有的國粹。將寫好的經典送人或置於寺院供養,除了出自虔誠的信仰心,顯然更具有為個人、家族或國家等祈願現實利益、紓解現實煩惱、積累來世轉生福報等功德。
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字字珠璣的文字般若,是增長智慧,淨化心靈的重要泉源,書法可以怡情養性,抄經可以端正身心,兩者結合是中國佛教的創舉,也是中國固有的國粹。將寫好的經典送人或置於寺院供養,除了出自虔誠的信仰心,顯然更具有為個人、家族或國家等祈願現實利益、紓解現實煩惱、積累來世轉生福報等功德。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東京中央雲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