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拍 日程公開|首專場推介:宋元明書畫小品
2022-08-23 | 香港
東京中央2022秋拍將於9月9至12日舉槌,呈獻多個專場包括【中國重要瓷器藝術品珍藏】、【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華彩神藝 錦繡天工—某藏家藏清代服飾專場】、【古玩珍藏】、【當代藝術潮玩】、【瑰麗珠寶】、【珍稀佳釀】、【品味古巴】等,臻品薈萃,切勿錯過!電子圖錄亦已火熱上線,大家可到小程序瀏覽更多珍品!
以下率先為大家介紹【小中見大 咫尺千里—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的亮眼拍品!
ー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ー
本輯宋元明小品畫專題,以團扇和畫頁為主,團扇兩楨,畫頁兩楨。宋元小品既在題材、筆墨、風格等方面,與畫壇總體發展相趨同,又在立意、構圖、意趣等方面,展現出自身小品特色。作品往往選取最精彩的局部情景,運用特寫式的近景布局,精細地刻畫主體物象,簡潔而鮮明地傳達出對象之形與神、作者之情與趣。小品畫幅雖小,但內涵豐富,藝術精湛,以小見大,內容也是「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即是如此。
宋人小品中,凡圓形成為「團扇」者,大多是古時用作紈扇面子的飾圖,最初是古人手執的雅物。後人因見其筆精墨妙,便從紈扇上將之拆下,匯集、裝池,成為合冊。這種將扇頁合裝成冊的習慣始於徽宗趙佶,在明代最為流行,本輯馬麟(南宋) 溪梅圖、佚名(元代) 松蔭高士圖、佚名(元代) 水仙花、佚名(元代) 荷花,呈現的是團扇、畫頁「集錦」,很可能便是明清時期裝成的合冊,內容涵蓋山水、人物、花卉等多個畫科,猶如一扇窗口,引今日的我們探望那個詩意風雅、詞曲縱橫的時代。
宋人小品中,凡圓形成為「團扇」者,大多是古時用作紈扇面子的飾圖,最初是古人手執的雅物。後人因見其筆精墨妙,便從紈扇上將之拆下,匯集、裝池,成為合冊。這種將扇頁合裝成冊的習慣始於徽宗趙佶,在明代最為流行,本輯馬麟(南宋) 溪梅圖、佚名(元代) 松蔭高士圖、佚名(元代) 水仙花、佚名(元代) 荷花,呈現的是團扇、畫頁「集錦」,很可能便是明清時期裝成的合冊,內容涵蓋山水、人物、花卉等多個畫科,猶如一扇窗口,引今日的我們探望那個詩意風雅、詞曲縱橫的時代。
馬麟(南宋) 溪梅圖
HKD 300,000-500,000
設色絹本
鏡心
款識:馬麟。
鑒藏印:文端容(朱)、虞山張青蓮博士鑒藏(白)
27.5×26.3cm 約0.7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藏家簡介:
1.文俶(1595-1634),明畫家。字端容。吳(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文從簡女,文徵明玄孫女,嫁趙靈均,與丈夫一同隱居。擅花卉,長於寫生,多畫幽花異卉、小蟲怪蝶,能曲肖物情,頗得生趣。作品筆墨細秀,風格娟麗,深得時人賞識。有《花卉》冊、《萱石圖》等傳世。女趙昭,亦能畫花卉,工寫生,能承其家學。
2.張青蓮(1908-2006)。張氏,江蘇常熟人,畢業於光華大學,負笈德國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返國後執教於北京大專院校,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副主任。他業餘嗜書畫,好收藏,尤重二十世紀名家作品,以京、津畫壇為主。1998年北京大學張青蓮教授轉讓任伯年《月夜山雞圖》、王翬《秋山萬重圖》,由故宮博物院購藏。
說明:馬麟(生卒年不詳,南宋寧宗時期人,約活動於13世紀初期),宋錢塘人,馬遠之子。南宋寧宗、理宗時期任畫院祗侯,工山水、人物、花鳥。莊肅在《畫繼補遺》中記載馬麟畫藝「不逮父、叔(馬逵)」,又說馬遠「愛其子,多於己畫上題作馬麟,蓋欲其子得譽故也」。 馬麟善繪梅花,多幅存世作品以寒梅為題材,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馬麟《層疊冰綃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馬麟《暗香疏影》,馬麟的溪梅圖團扇小品,繪坡草、水竹、溪水,取折枝梅花,意寓贊頌寒冬時節梅花、水竹的美好品格。
參閱:
劉芳如,〈宋馬麟暗香疎影〉,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畫梅名品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1年元月初版),頁83。
許文美,〈暗香疏影〉,收入何傳馨主編,《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書畫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年十月初版一刷),頁366。
譚怡令,〈宋馬遠雪灘雙鷺〉,收入王耀庭、許郭璜、陳階晉編,《故宮書畫菁華特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年初版,2001年再版),頁122-123。
宋人繪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極至。宋人畫家深人自然,以自然為師,寫生之專注之仔細,對自然物象窮盡其理,嚴謹求實,凝篤精神,常常是物我兩忘、自由無羈的忘我精神狀態。宋人對待寫生是主體精神的高度集中,以心馳騁,心與物游,心靈完全釋放;宋人非常重人品、重修養;宋人畫寧靜肅穆,沒有一點燥氣,作畫時心平氣和,靜心濾照,胸有成竹。宋人搜書搜畫,對物象刻畫精工細緻、巧妙,有筆有墨,技藝高超,觀宋畫,使人舒意、暢神。一苦心孤詣深入自然推易元吉。
馬麟畫梅幹的畫法,承襲其父馬遠的筆法,出枝勁挺,傾斜轉折較明顯,花枝遒勁,梅花作五辦狀,精緻細膩。
在宋代,梅花是吟誦的重要對象,南宋詩人陸游《卜算子·詠梅》贊頌了梅花堅忍樸實的品格。王安石的《梅》,同樣表達了梅花與世無爭,默默開放的性格。在蘇軾的筆下,梅花如同仙女一般,玉骨清姿。文人對梅花的推崇,也使梅花成為畫家筆下常見的對象。馬麟的父親馬遠也畫了許多關於梅花的畫作,如《梅石溪鳧圖》、《月下觀梅圖》、《雪屐觀梅圖》、《梅間俊語圖》等,馬麟與馬遠繪畫的相似點就在於畫樹木枝條的時候,樹枝奇古嶙峋,構圖採用一角半邊的形式,「相比馬麟 ,馬遠的用筆更顯老辣厚重 , 而畫中透露出的氣息也更顯剛硬沈穩。馬麟的用筆相比其父雖顯嫩弱 , 卻有流利飄逸的瀟灑感 , 而整個畫面中所透露的氣息也更顯清麗秀潤」。雖然馬麟筆下的梅花,看似柔弱,但梅花的傲雪寒霜之感並未減少。
設色絹本
鏡心
款識:馬麟。
鑒藏印:文端容(朱)、虞山張青蓮博士鑒藏(白)
27.5×26.3cm 約0.7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藏家簡介:
1.文俶(1595-1634),明畫家。字端容。吳(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文從簡女,文徵明玄孫女,嫁趙靈均,與丈夫一同隱居。擅花卉,長於寫生,多畫幽花異卉、小蟲怪蝶,能曲肖物情,頗得生趣。作品筆墨細秀,風格娟麗,深得時人賞識。有《花卉》冊、《萱石圖》等傳世。女趙昭,亦能畫花卉,工寫生,能承其家學。
2.張青蓮(1908-2006)。張氏,江蘇常熟人,畢業於光華大學,負笈德國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返國後執教於北京大專院校,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副主任。他業餘嗜書畫,好收藏,尤重二十世紀名家作品,以京、津畫壇為主。1998年北京大學張青蓮教授轉讓任伯年《月夜山雞圖》、王翬《秋山萬重圖》,由故宮博物院購藏。
說明:馬麟(生卒年不詳,南宋寧宗時期人,約活動於13世紀初期),宋錢塘人,馬遠之子。南宋寧宗、理宗時期任畫院祗侯,工山水、人物、花鳥。莊肅在《畫繼補遺》中記載馬麟畫藝「不逮父、叔(馬逵)」,又說馬遠「愛其子,多於己畫上題作馬麟,蓋欲其子得譽故也」。 馬麟善繪梅花,多幅存世作品以寒梅為題材,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馬麟《層疊冰綃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馬麟《暗香疏影》,馬麟的溪梅圖團扇小品,繪坡草、水竹、溪水,取折枝梅花,意寓贊頌寒冬時節梅花、水竹的美好品格。
參閱:
劉芳如,〈宋馬麟暗香疎影〉,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畫梅名品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1年元月初版),頁83。
許文美,〈暗香疏影〉,收入何傳馨主編,《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書畫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年十月初版一刷),頁366。
譚怡令,〈宋馬遠雪灘雙鷺〉,收入王耀庭、許郭璜、陳階晉編,《故宮書畫菁華特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年初版,2001年再版),頁122-123。
宋人繪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極至。宋人畫家深人自然,以自然為師,寫生之專注之仔細,對自然物象窮盡其理,嚴謹求實,凝篤精神,常常是物我兩忘、自由無羈的忘我精神狀態。宋人對待寫生是主體精神的高度集中,以心馳騁,心與物游,心靈完全釋放;宋人非常重人品、重修養;宋人畫寧靜肅穆,沒有一點燥氣,作畫時心平氣和,靜心濾照,胸有成竹。宋人搜書搜畫,對物象刻畫精工細緻、巧妙,有筆有墨,技藝高超,觀宋畫,使人舒意、暢神。一苦心孤詣深入自然推易元吉。
馬麟畫梅幹的畫法,承襲其父馬遠的筆法,出枝勁挺,傾斜轉折較明顯,花枝遒勁,梅花作五辦狀,精緻細膩。
在宋代,梅花是吟誦的重要對象,南宋詩人陸游《卜算子·詠梅》贊頌了梅花堅忍樸實的品格。王安石的《梅》,同樣表達了梅花與世無爭,默默開放的性格。在蘇軾的筆下,梅花如同仙女一般,玉骨清姿。文人對梅花的推崇,也使梅花成為畫家筆下常見的對象。馬麟的父親馬遠也畫了許多關於梅花的畫作,如《梅石溪鳧圖》、《月下觀梅圖》、《雪屐觀梅圖》、《梅間俊語圖》等,馬麟與馬遠繪畫的相似點就在於畫樹木枝條的時候,樹枝奇古嶙峋,構圖採用一角半邊的形式,「相比馬麟 ,馬遠的用筆更顯老辣厚重 , 而畫中透露出的氣息也更顯剛硬沈穩。馬麟的用筆相比其父雖顯嫩弱 , 卻有流利飄逸的瀟灑感 , 而整個畫面中所透露的氣息也更顯清麗秀潤」。雖然馬麟筆下的梅花,看似柔弱,但梅花的傲雪寒霜之感並未減少。
佚名(元代) 松蔭高士圖
HKD 300,000-500,000
設色絹本
鏡心
鑒藏印:虞山張青蓮博士鑒藏(白)
24.3×25.6cm 約0.6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宋元山水畫小品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形式,它對後世小幅山水畫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我們今天欣賞這些作品時心中仍然會蕩漾出各種輕柔優美的愉快感受。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中,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畫。而宋元藝術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畫。
本幅紈扇的尺幅不超過三十公分,但內容卻非常精彩,在極小的畫面中,畫家依舊傾注了極大的心力,於方寸中創造出全境,毫不掣肘於尺幅,正如元人謂之:「佳畫小而大,俗畫大而小。「松蔭高士圖」一幀,畫面展現秋江沿岸,屋舍乾淨整齊,屋前松樹高挺,高士持手杖作回眸狀,一片靜寧高隱的場景,近岸籬笆松石矗立,屋後蓮葉隱隱,遠景青山隱現於蒼松之後,正可謂「咫尺間見千里之遙」。
同樣題材作品可參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紈扇畫冊-宋人松陰策杖圖,本幅雖為元人繪製,意境多承襲宋人風骨,實為不可多得的元人小品。
設色絹本
鏡心
鑒藏印:虞山張青蓮博士鑒藏(白)
24.3×25.6cm 約0.6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宋元山水畫小品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形式,它對後世小幅山水畫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我們今天欣賞這些作品時心中仍然會蕩漾出各種輕柔優美的愉快感受。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中,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畫。而宋元藝術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畫。
本幅紈扇的尺幅不超過三十公分,但內容卻非常精彩,在極小的畫面中,畫家依舊傾注了極大的心力,於方寸中創造出全境,毫不掣肘於尺幅,正如元人謂之:「佳畫小而大,俗畫大而小。「松蔭高士圖」一幀,畫面展現秋江沿岸,屋舍乾淨整齊,屋前松樹高挺,高士持手杖作回眸狀,一片靜寧高隱的場景,近岸籬笆松石矗立,屋後蓮葉隱隱,遠景青山隱現於蒼松之後,正可謂「咫尺間見千里之遙」。
同樣題材作品可參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紈扇畫冊-宋人松陰策杖圖,本幅雖為元人繪製,意境多承襲宋人風骨,實為不可多得的元人小品。
佚名(元) 水仙花
HKD 300,000-500,000
設色絹本
鏡心
鑒藏印:子京(朱)、墨林山人(白)、青蓮博士(白)
24.6×22.5cm 約0.5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水仙是我國傳統名花之一,早在唐代就為宮庭裝飾物,亦是歷代名家筆下常繪題材。南宋趙孟堅繪水仙圖卷(33×374cm),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就詳盡的描繪水仙的姿態;明李時珍的《本草綱木》、王象晉的《群芳譜》對此花都有較詳盡的描寫。康熙皇帝獨愛水仙,有《見案頭水仙花》雲:「騷人空自吟芳芷,未識凌波第一花。」騷人指屈原,言屈原騷賦空詠美人香草,卻未曾識得水仙為第一之花。民國時期著名園藝家黃岳淵、黃德鄰父子合著的《花經》,其對水仙的描述僅寥寥數十字,最得我心:「水仙臘蕊素瓣,冷艷幽香;於歲暮天寒,花事岑寂之際;盛以磁鉢,滿貯清水,下佐文石;供諸明窗之前,淨幾之上;芬芳撲鼻,清致入畫;僅此一叢,點綴歲朝,大為生色也。」。
宋元時期社會的平民化,精英階層的士大夫化和意識形態的道德理性化,使宋元文化迥異於漢唐之世的氣勢凌越、色彩艷麗,展現出一種氣質平靜、格調淡雅的時代風格。反映在具體的花卉品種選擇上,宋元時代更為欣賞那些村居平常、色彩素雅、氣味清香、習性特別的花卉。
本幅《水仙花》設色淡雅,氣韻芬芳,他是文人凌雪傲霜的高操氣節,凌寒蕭然的品格,他也是宋元時期文人清貞雅逸的情趣需求。
設色絹本
鏡心
鑒藏印:子京(朱)、墨林山人(白)、青蓮博士(白)
24.6×22.5cm 約0.5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水仙是我國傳統名花之一,早在唐代就為宮庭裝飾物,亦是歷代名家筆下常繪題材。南宋趙孟堅繪水仙圖卷(33×374cm),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就詳盡的描繪水仙的姿態;明李時珍的《本草綱木》、王象晉的《群芳譜》對此花都有較詳盡的描寫。康熙皇帝獨愛水仙,有《見案頭水仙花》雲:「騷人空自吟芳芷,未識凌波第一花。」騷人指屈原,言屈原騷賦空詠美人香草,卻未曾識得水仙為第一之花。民國時期著名園藝家黃岳淵、黃德鄰父子合著的《花經》,其對水仙的描述僅寥寥數十字,最得我心:「水仙臘蕊素瓣,冷艷幽香;於歲暮天寒,花事岑寂之際;盛以磁鉢,滿貯清水,下佐文石;供諸明窗之前,淨幾之上;芬芳撲鼻,清致入畫;僅此一叢,點綴歲朝,大為生色也。」。
宋元時期社會的平民化,精英階層的士大夫化和意識形態的道德理性化,使宋元文化迥異於漢唐之世的氣勢凌越、色彩艷麗,展現出一種氣質平靜、格調淡雅的時代風格。反映在具體的花卉品種選擇上,宋元時代更為欣賞那些村居平常、色彩素雅、氣味清香、習性特別的花卉。
本幅《水仙花》設色淡雅,氣韻芬芳,他是文人凌雪傲霜的高操氣節,凌寒蕭然的品格,他也是宋元時期文人清貞雅逸的情趣需求。
佚名(元代) 荷花
HKD 300,000-500,000
設色絹本
鏡心
鑒藏印:青蓮鑒賞(白)
31.4×26.6cm 約0.8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此圖繪盛開的荷花一朵,荷葉襯托著荷花,淡紅色暈染,花下襯以綠葉,葉下荷梗數枝。作者用俯視特寫手法,描繪出荷花的清雅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質。盛開的粉紅色荷花佔據整個畫面,在碧綠的荷葉映襯下搶眼而奪目,佈局、設色端莊大氣,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氣質表現得十分完美。蓮瓣的描繪線條勾描細膩,顏色層層遞進,變化豐富,渲染出花瓣既輕盈又腴潤的質感。畫家的寫實功力極為扎實,每片蓮瓣的形狀、角度、色澤和光感都安排得無懈可擊。至於瓣上紅絲、蕊端膩粉,也一一仔細料理,微妙之處,使人嘆為神工!這是元人花卉小品中難得的上乘佳作。
設色絹本
鏡心
鑒藏印:青蓮鑒賞(白)
31.4×26.6cm 約0.8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此圖繪盛開的荷花一朵,荷葉襯托著荷花,淡紅色暈染,花下襯以綠葉,葉下荷梗數枝。作者用俯視特寫手法,描繪出荷花的清雅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質。盛開的粉紅色荷花佔據整個畫面,在碧綠的荷葉映襯下搶眼而奪目,佈局、設色端莊大氣,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氣質表現得十分完美。蓮瓣的描繪線條勾描細膩,顏色層層遞進,變化豐富,渲染出花瓣既輕盈又腴潤的質感。畫家的寫實功力極為扎實,每片蓮瓣的形狀、角度、色澤和光感都安排得無懈可擊。至於瓣上紅絲、蕊端膩粉,也一一仔細料理,微妙之處,使人嘆為神工!這是元人花卉小品中難得的上乘佳作。
佚名 高士讀書圖
HKD 50,000-80,000
設色絹本
鏡心
鑒藏印:青蓮鑒賞(白)、臣原審定(朱)
38.5×28.6cm 約1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設色絹本
鏡心
鑒藏印:青蓮鑒賞(白)、臣原審定(朱)
38.5×28.6cm 約1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佚名 秋山紅樹圖
HKD 50,000-80,000
設色絹本
鏡心
37.3×29.1cm 約1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設色絹本
鏡心
37.3×29.1cm 約1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鄭重(明) 夏木幽居圖
HKD 50,000-80,000
灑金水墨紙本
鏡心
款識:重重夏木翳幽軒,地僻人稀絕俗喧,宿雨瀟瀟聲更寂,倚欄兀坐亦忘言。雨窗作,似玉剛詞宗,鄭重。
鈐印:重生(朱)
鑒藏印:虞山張青蓮博士家藏(白)
30.5×23.5cm 約0.6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作者簡介:鄭重,字千里,號無著,歙(今安徽歙縣)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好樓居,日事香茗。善寫佛像,必齋沐而後舉筆。丁雲鵬推為趙伯駒後身。亦畫山水小景。摹仿宋、元體均精妍。萬曆四十年(1612)臨王蒙葛仙移居圖,順治五年(1648)作《十月嶺梅圖》。《無聲詩史、歙縣誌、故宮書畫集、風雨樓扇粹》。
灑金水墨紙本
鏡心
款識:重重夏木翳幽軒,地僻人稀絕俗喧,宿雨瀟瀟聲更寂,倚欄兀坐亦忘言。雨窗作,似玉剛詞宗,鄭重。
鈐印:重生(朱)
鑒藏印:虞山張青蓮博士家藏(白)
30.5×23.5cm 約0.6平尺
來源:張青蓮博士珍藏宋元明小品專題。
作者簡介:鄭重,字千里,號無著,歙(今安徽歙縣)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好樓居,日事香茗。善寫佛像,必齋沐而後舉筆。丁雲鵬推為趙伯駒後身。亦畫山水小景。摹仿宋、元體均精妍。萬曆四十年(1612)臨王蒙葛仙移居圖,順治五年(1648)作《十月嶺梅圖》。《無聲詩史、歙縣誌、故宮書畫集、風雨樓扇粹》。